為什么越來越多的復合肥中添加鋅肥?
目前,市場中有很多復合肥料都在做鋅的文章,大多產品中添加鋅肥,這到底是為什么呢?作物補充鋅肥到底有什么樣的效果呢?
鋅是作物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!鋅參與作物的光合、呼吸、氮代謝、激素合成和植物生長等方面,起著不可代替的作用。缺鋅癥狀主要是植物葉片褪綠黃白化,葉片失綠,脈間變黃,出現黃斑花葉,葉形變小,常發生小葉叢生,稱為“小葉病”、“簇葉病”等,生長緩慢、葉小、莖節間縮短,甚至節間生長完全停止。
作物缺鋅癥狀
(1)果樹缺鋅的特異癥狀是“小葉病”,以蘋果為典型。其特點是新梢生長失常,極度短縮,形態畸變,腋芽萌生,形成多量細瘦小枝,梢端附近輪生小而硬的花斑葉,密生成蔟,故又名“簇葉病”。
(2)梨缺鋅葉面呈不規則起伏,葉脈間黃化,葉窄小叢生,葉緣向上。
(3)柑橘類癥狀出現在新梢的上、中部葉片,葉緣和葉脈保持綠色,脈間出現黃斑,黃色深,健康部綠色濃,反差強,形成鮮明的“黃斑葉”,又稱“綠肋黃化病”。
(4)玉米苗期出現“白芽癥”,又稱“白苗”、“花白苗”,成長后稱“花葉條紋病”、“白條干葉病”。3-5葉期開始出現癥狀,幼葉呈淡黃至白色,特別從基部到2/3一段更明顯。
(5)水稻缺鋅引起的形態癥狀名稱很多。大多稱“紅苗病”,又稱“火燒苗”。
(6)小麥缺鋅節間短、抽穗揚花遲而不齊、葉片沿主脈兩側出現白綠條斑或條帶。
(7)煙草下部葉片的葉尖及葉緣出現水漬狀失綠壞死斑點,有時葉緣周圍形成一圈淡色的“暈輪”,葉小而厚,節間短。
(8)馬鈴薯生長受抑,節間短,株型矮縮,頂端葉片直立,葉小,葉面上出現灰色至古銅色的不規則斑點,葉緣上卷。
(9)豆科作物生長緩慢,下部葉脈間變黃,并出現褐色斑點,逐漸擴大并連成壞死斑塊,繼而壞死組織脫落。
(10)葉菜類蔬菜新葉出生異常,有不規則的失綠,呈黃色斑點。
(11)番茄、青椒等果菜類呈小葉叢生狀,新葉發生黃斑,黃斑漸向全葉擴展,還易感染病毒病。
(12)甘蔗缺鋅葉片上的紅色病痕與喜好在缺鋅組織上生長的真菌有關。
(13)葡萄缺鋅,果粒大小不一。
(14)糖甜菜缺鋅植株成熟葉片開始點蝕、脈間壞死,主脈綠色。
(15)棉花缺鋅,頂端失綠、葉緣向上翻卷。
作物補充鋅肥方式
旱地和地面灌溉的地塊,鋅肥宜作為基肥土施,或進行浸種(蘸根)和拌種。采用滴灌、噴灌的地塊,鋅肥宜采用水肥一體化技術隨水施用。若作物生長過程中出現缺鋅癥狀,可通過葉面噴施作為補救措施。
水肥一體化,將一水硫酸鋅溶于灌溉水中,通過滴灌或噴灌等管道施肥系統隨水施于作物根部。施肥時間宜在苗期至拔節期,連續追施2次,每次每畝0.5公斤,可與其他水溶性肥料同時溶于灌溉水中一起施用。如果灌溉水質為堿性,在肥液中添加一水硫酸鋅前需要將pH值調整到5~5.5。調酸方法是用pH計監測肥液pH值,逐漸加入硫酸至適宜范圍。
土施,每畝用2公斤一水硫酸鋅拌細土10~15公斤進行條施或穴施,也可與其他復合肥料混勻一起條施或穴施。
葉面噴施,用0.1%~0.5%一水硫酸鋅和1%尿素的混合溶液在苗期至拔節期連續葉面噴施兩次,每次間隔7天。一水硫酸鋅可與其他水溶性好的葉面肥、抗旱抗逆制劑、農藥等一起噴施。
浸種,用0.02%~0.05%硫酸鋅溶液浸種6~8小時,注意濃度超過0.1%時會對玉米發芽有影響。
拌種,按每公斤種子4~6克硫酸鋅,先在噴霧器或噴壺內溶解,再加適量的水,邊噴邊攪拌種子,晾干后即可播種。
需要注意的是,以上方法中鋅肥要避免與磷肥一起施用,因為兩者混合易產生水不溶物磷酸鋅,降低鋅肥和磷肥的有效性。特別是采用水肥一體化和葉面噴施兩種方法時,要嚴格避免鋅肥與磷肥同時應用,以免堵塞管道。
傳統常用的鋅肥品種主要有一水硫酸鋅和七水硫酸鋅,此外還有螯合態鋅、氧化鋅、碳酸鋅、硝酸鋅等。近年來研發的含鋅肥料,如鋅腐酸、含鋅尿素、含鋅復混肥、含鋅水溶肥等,效果良好,而且省工省力,逐漸受到農民歡迎。
紅四方常見含鋅產品:增值尿素(黑尿素)、麥霸金鋅系列小麥專用肥、水稻專用肥等產品,提質增產效果明顯。
聯系我們
購肥電話:4008089515
購肥QQ:3138582462
購肥微信:15155967167
公司地址:安徽省合肥市
復合肥官網:m.ychctz.com
郵箱:229204951@qq.com